這所學校坐落在海拔約500公尺的山區,被綠樹和山巒圍繞,風景如畫。
在今天,我們將跟著校方和當地耆老的腳步,一探九份國小的百年風華,以及它如何從昔日礦工子弟的教育基地,蛻變為現代化的學府。
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所學校的前世吧!
九份國小的前世:礦工子弟的校園
九份國小創立於1929年,當時臺灣正值日治時期。這所學校最初是為了提供附近礦場的日本人及其家屬教育而設立,但隨著1936年金瓜石地區發現金礪,吸引許多臺灣礦工前來,此校也開始收容在地子弟。
在那個純樸的年代,九份國小是當地礦工家庭唯一的受教育機會。
學生們上課期間要走過一條狹窄的木棧道到學校,再步行約30分鐘才能到達校門。
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,老師們仍堅守崗位,用心教導著孩子。
然而,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,這座學校卻遭遇了重大變革。
由於政府遷臺,大批軍人和公務員進駐金瓜石,使得當地居民包括學童都需往返基隆上課。
在這段期間,九份國小的校舍被改為軍營,而師生則暫時撤離到安置所。
從廢墟重生:現代化的新世代
1971年,政府決定重新興建九份國小,並於1980年正式落成。這次搬遷新校區,不僅擴大了學校的規模,也提供更完善的教學環境。
在老舊校舍拆除重建期間,有一群當地耆老組成了「九份鄉土文化協會」,致力於保存和發揚九份地區的文化遺產。
他們走訪老校址,收集歷史資料,並與學校合作,在新校區內設立了「礦工故事館」和「鄉土教室」。
礦工故事館收藏了眾多礦工相關的文物和器具,如礦車、安全帽、採礦工具等,還有老礦工們口述歷史的錄音檔和照片。
這裡不僅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,也對外開放參觀,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九份地區的礦業歷史。
九份國小的現在與未來: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教育理念
如今,九份國小已成為一所擁有近200名學生和20多位教師的現代化學校。校方致力將傳統教育精神與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,以培養出具有根基和遠見的下一代。
在課程設計上,九份國小特別注重在地文化的融入,如開設客家語、原住民族語、以及書法、茶道等傳統藝能班。
此外,學校還積極參加各項校際比賽和展演,在學生表現優異的情況下,屢獲佳績。
為了因應社會變遷和產業轉型,九份國小也開始重視STE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)教育,以及程式設計和創客精神的培育。
學校設有專屬的電腦教室和創客空間,並定期舉辦相關競賽和活動,以激發學生們的創意和想像力。
結語:傳承九份國小的時光故事
走完九份國小的一趟時光之旅,我們看見了一所學校如何從昔日礦工子弟的教育基地,蛻變為現代化的學府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九份國小不僅見證了臺灣礦業的興衰,也成為當地居民共同的記憶和文化象徵。
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這所學校都將繼續扮演著傳承在地文化、培育英才的重要角色。
在未來,我們期許九份國小能持續秉持對教育熱忱,並為學生提供更優質、更具創意的教學環境,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這裡收穫到豐盛的時光故事。